王小川:未来无法确定,但生命始终强大

2024-09-29 22:40:08 11 Admin

编者按: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笔记侠,讲者王小川,内容来源混沌大学5周年返场大课,悉地网经授权转载。

今天,我想先谈谈搜狗做了什么样的创新,再进行一个底层的追问,追问到创新的源头上:创新背后是不是有一种不变的思维?

我们发现的一些结构,一些就像数学一样的基础东西,我有信心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。

一、搜狗成长路

就搜狗而言,我们经历了若干次的突破,每个突破后面都有创新,先给大家简单的过一下我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。

1.技术突破

2003年,搜狗在搜狐研发中心成立。

当时,互联网的网页发展非常快,搜索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搜狐需要自己去做搜索,但搜狐是一家媒体公司,技术其实很弱。

这种感觉就像在一个餐馆里开书店,要做出另外一个基因来,这件事非常难。

当时张朝阳给我的要求是:给你6个人,把百度干掉。那是在2003年。

这怎么办呢?我就跟老板说,6个人实在不太够,能不能把大家薪水降一半,我招12个兼职的员工来解决这个问题。我去清华去找了原来搞奥赛、搞信息学的学生来做兼职。

大家知道兼职学生非常难管,我的做法是:每天早上给他们打电话,说今天中午给你订的盒饭你要不要,12块钱一份。

免费的午餐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,他们就会说要。要了之后,就会想着早上还得去上班,不能中午直接过去吃饭。这样出勤率就大大的提升了。

所以我的创新不是在技术上,而是在管理方法上。

那会儿的条件跟今天不一样了。在那个年代,搜索引擎还不是一个被广泛普及的技术,我们甚至没有挖百度一个人,自己从头开始研究这个技术怎么做,跟研究核武器一样。

从12个人起步,用了11个月时间,我们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搜索引擎。就这样,搜狗诞生,也使得搜狐成为一家有技术实力的公司。

2.产品突破

2006年,搜狗输入法诞生,这是搜狗安身立命之本,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。

搜狗输入法最重要的突破是,把整个互联网的网页变成了搜索引擎,变成了输入法最底层的词库后面的数据库。

输入法的第一步是词库要全、要准、要新,在我们之前的输入法都是人工编辑的词库,而搜狗输入法是第一次把互联网的全体信息做成自己的数据库,今天称之为“大数据”。

搜狗输入法还做了“皮肤”,这是我们一个产品经理的突破性设计。

作为技术人,我还是不理解干嘛要给输入法换皮肤。但是年轻人们很喜欢,搜狗输入法在上线之后的10年里积攒了10万个皮肤,都是用户自己创作的。

后来我们又上线了一个能力,叫做输一段拼音。

如果在本地的准确性不够,会把这段拼音发到服务器,服务器的内存、计算力、模型都会复杂很多,这样构建一个复杂的输入,使准确度提高很多。

就是这样一个受人喜爱的输入法,使搜狗从一个技术公司开始转向成了产品的公司,从技术的基因里,诞生了产品的基因。

3.渠道创新

2008年,搜狗浏览器正式发布,我们又有一个创新叫做“三级火箭”模式,就是用输入法去推动浏览器,用浏览器去默认搜索引擎。

有浏览器就能得到浏览器下面的份额,我们也就开始理解了渠道的意义。

这是成为今天搜索行业用来进攻垄断者的唯一道路,用这个方法能活,不用这个方法能死。

所以,三级火箭也成了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个方法论。其实这在当时是一个迫不得已、无路可走的方式,后来变成了大家的通行做法。

不过这种创新严重依赖于原有的渠道,这个模式在手机里面是不成立的,因为在PC端,一个软件可以推另一个软件,可以做默认设置,而手机已经把它推平了,每一个APP都是一个入口。

所以今天大家在提这个模式的时候,就代表一个落后的生产力,但是当时是非常创新的一件事。

4.体制突破

2010年,阿里的入资,把搜狗从搜狐里拆分独立出来,搜狗从一个部门成长为一个公司,我也从搜狐的CTO转向做搜狗的CEO。

这是之前我非常痛苦的地方,本来在战略层面和人事层面,搜狗跟母公司搜狐之间有大量的分歧,同一套行政系统做着两套基因的事情,这里面的决策成本很高,甚至会吵得不可开交。

5.资本突破

2013年,我们接受腾讯注资,这也是腾讯的开放元年。那一年,腾讯做了第一个开放的动作,不再自己去做所有的事。

比如,腾讯把它的搜索部门并入到了搜狗,就是把搜搜这个品牌和下面的人和资产都并到搜狗,然后再给搜狗投了4.48亿美金,然后换取了40%的股份。这在当时震惊了整个行业。

腾讯由此延续了从2013年到2019年的开放之路,搜狗是应该是中间最重要的受益者,也是最重要的推动者。

6.赴美上市

2017年,我们成功上市,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赴美IPO第一股。

其实,在这个过程的时候,我们外面始终有两个条件的约束:

第一,搜狗做搜索比百度晚了4年

互联网竞争是非常快速的。搜狗比百度晚起步4年,按道理讲是必死无疑的。

第二,搜狗是搜狐的一部分。

母公司是个媒体公司,怎么去做这样的一个技术的转型或者这样一个孵化,也很难。

所以经常有人来问我:你是怎么让公司一步步地活下来的?那些能够让公司活下来进而不断创新的底层的东西是什么?

我更愿意多思考一些底层的东西,从哲学上讲追问到源头的东西,所以,这里面的反思有很多。

二、底层思维

我把世界分成3个部分:

第一个是物理世界,解释宇宙的时间、空间。

第二个是生命的世界,解释了存在和这种生态的关系。

第三个世界是意识世界,解释了人自身主观看到的东西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。

在今天,这三个世界被分离成三个不同的学科,但本源其实是一回事。

因此,我先给大家分享生物学这一块,我对这件事已经有足够多的了解,而且这一部分内容也最能构成大家的底层思考逻辑。

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个思考呢?

我从小数学、计算机、物理学得非常好,大学的时候,在清华计算机系,研究生时的专业是高性能计算。

在高性能计算里,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用来做天气预报。

天气预报是一个对计算力要求极高的应用,算法不复杂,就两条:

第一个,得到的原始数据足够准确。

第二条,在原始数据上,进行大规模的微分方程的计算。

所以,在那个年代里,做天气预报的时候,要解决全球数据共享的问题,因为局部天气受周围影响,天气预报是一个要全球整体协同的系统。

更重要的是,这对计算的能力要求极高。

当你算天气的时候,需要把整个空间分成一个一个的格子,每个格子假定里面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的条件,然后去计算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、变化。

当然中间还用到卫星、云图、雷达的数据。格子画得越细,就算得越精确。

大家知道,在气象学中有一个说法,叫做“蝴蝶效应”,这是一个叫洛伦兹的科学家发现的。

有一次他算天气预报的时候,算到多一半,不想算了,把它存盘,得到一份数据。

后来当他再从头开始算一遍的时候,他得到的结果,和存盘之后接着算的结果不一样,一次下雨,一次不下雨。两次是同样的算法、同样的数据,得到的结果不同。

后来他发现,当时在存储过程中,在小数点16位之后的精度有一点点变化,就使得两次天气算出不一样的结果来。

这个现象后来称为叫“蝴蝶效应,就是微弱变化能带来结果的变化。随着时间推移,未来的结果就变成了一件不可确定的事。

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很深刻的原理:非线性系统,指的是你输入了一点变量,最后会产生一个指数级的变化。

非线性系统带来的结果是未来不可确定,你是算不出来的。

所以在我的整个研究生期间,当我去算天气,当我考虑这样一种大规模计算的时候,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生的命题:未来是不可确定的。而一个系统越复杂,它的确定性会越差。

带着这个逻辑,我很有幸干了另外一件事儿,那是2001年,我跟我的导师讲,天气预报这件事情太无聊了。

2000年正好发生什么事儿呢?全球在做人类基因组的计划,做基因测序。

基因测序不仅是生物学的事儿,里面有大量的数据,需要计算机来做分析。所以发展出一门学科叫做Bioinformatics,生物信息学,用计算机的技术去解决生物问题。

在当时最经典的一个问题是,做基因测序的拼接,由于技术不成熟,会把DNA打断成一小段一小段,然后再用算法把它拼回去。

我有幸通过这件事情开始接触到了生命,开始接触到了细胞,开始接触到了DNA。

我发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事实,那就是,生命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。

怎么理解呢?

在基因,它的基本运作原理是,在化学反应中间, DNA会转入成为RNA,RNA再通过氨基酸会成为氨基酸链,氨基酸链就会酶折叠成蛋白质。

所以这种基因的显性表达就变成了蛋白质。

蛋白质构成我们身体里面最底层的构建,你的基因会产生你身体的催化剂,我们称为酶。这个过程极其复杂。

从去年到今年,DeepMind公司干的最新的一个技术叫做AlphaFold,就是做三维蛋白折叠的,它能够预测蛋白质最后的三维结构长什么样,这是一个今天最前沿的技术。

基于一个DNA去预测一个生命长成什么样,是没法去做这样的统计的。但是,我们看到DNA非常精确地变成了一个人,而且你还长得像你爸妈。

在这里面我们就知道,原始DNA里面藏了很多很多精确的信息,这种信息使得我们的生命体能操控这样一个复杂系统,这跟我们说的天气预报截然不同。

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经验是说,原始一点点微弱的变化在时间长了之后,你就不知道这个天气长成啥样了。

但是,人活在一个这么复杂的世界里面,竟然能被DNA精确地操控,得到了一个精确的结果。

自然界中间是不可能得到这样一个精确的结果的,但是生命体能得到,我用很大的这篇幅来讲这一点,就是为了说明:物理学的这种不确定的认知,是不能解释这个世界,不能解释生命现象的。但是在生命里,有一套神秘的操作方式,能够解释这个现象。

这是我非常好奇的一件事,而且对这件事的理解,其实主导了后面所有的这些思维模式的创新。

三、物理视角与生命视角

谈到向生命学习,我先问一个问题:什么是生命?

圣达菲学院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:性状相对稳定,能够自我复制。

第二句话比较容易理解,如何自我复制?通过繁殖/生殖。那么,什么叫性状相对稳定?我用了10年时间才把这个词吃透。

之前我认为“性状相对稳定”是在描述这个生命体的形状,比如两个眼睛,一个嘴巴,一个鼻子,两个鼻孔,两只手,这叫性状相对稳定,就是在繁殖过程中延续原来的相对一致性。

后来,我发现这个理解是不对的,性状相对稳定指的是这个生命体在被环境影响的时候,能够有一个复原的能力,能够尽可能地回到原有状态。

性状相对稳定就让它活下去,存在下去。能够自我复制就是让它变得更多——存在且生生不息。

我们之前老说生命很脆弱、很弱小,但事实上,生命是强大的。

凯文·凯利在《失控》里面讲,如果我们想去看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,你不用发射一艘宇宙飞船过去,只要这个星球上出现生命,它会迅速地布满整个星球,因为它的本性里面会扩张。探测就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

相对于物理学视角,物理学是没法用它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去推测生命的形态的。

那更多的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观点,我称之为生命视角。从不同的视角出发,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。

我在这里面列举了物理视角和生命视角,在认知世界里相对的两种结论。

物理视角看到的东西是非生命的,是死的;生命视角看到的是活的,甚至大家定义好久:什么是活的?一个叫无机的,一个叫有机的。

再往下,一个叫熵增加,一个叫熵减少,但凡学过物理的人,或者对科学有信仰的人,我们都坚定一件事儿:这个世界是一个熵值在增加的世界。

熵值增加什么意思?在物理学的含义里面,就是越来越无序、越来越不确定。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是生命越来越多,其实在走向有序的世界。

包括我们讲到这样一个脆弱、反脆弱;不确定、确定;偶然、必然;不存在、存在,都在描述这样两个视角看到的世界的不同。

大家思考,我们更多的认为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是偏左面的还是偏右面的?

学物理的人,对蝴蝶效应有认知的人,大体上更容易往左面走,很多时候认为事情是偶然的、不确定的。

但是如果我们用生命视角看,你会看到更多必然的事情,看到更多有序的、确定的事情,你能看到一个基因的改变,带来一个确定的结果。

这跟我们的观测视角相关,我特别愿意相信并且看这种有序的事情,不要去看这种无序的东西,特别愿意、不断地寻求稳定的东西,这对我的世界观影响很大。

所以到最后,我留了一个词:意义。我们看这个世界是无意义还是有意义的?

以物理学视角看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,但是以生物学视角看,它的存在就构成了现在这些结构和生命现象追求的意义之所在。

这是我在刚才谈到生命定义之后,从第一性原理推出来之后,我们所看到世界的不同。

所以,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国家,它不是抽象的只是一个组织,当它形成这个结构之后,它开始产生自己的意义,它开始产生自己的稳定性。

所以当我这样认知之后,我建立了一个新的对世界认知视角。

在这种视角中,我们会在中间发现这样一种多层次互相嵌套的生命现象。

当我去研究确定性,研究它的复制的时候,我能看到更多的观测点。

因为你的身体嵌套了其他的生命,你的生命组成在一个更大的生命体中。

如果以人为中心,我发现在社会学里面讲的一个东西叫欲望,一个叫做道德,道德是社会对你的约束,然后你有自己的欲望去对抗这种约束。

所以我们会知道,我们今天受制于社会对我们的要求,我们建立道德体系,其实是更高的生命体对你的约束。

在学心理学的时候也提到个概念,叫做自我、本我、超我。

其实你会发现,自我是来自于下层生命对你欲望的要求,你的食色性欲。

但所谓超我,这个词我们听着特别抽象,好像是你在牺牲自己去满足更大的东西,其实就是对整个社会、民族而言,把自己作为一个细胞去成就他,让他更加稳定,让他更加有生存能力。

当这样一想之后,你对自己的定位就发生了变化。

四、向生命学习

在这中间,我开始寻求,在不同层次之间有什么样的共性。

我们看到在不同层次之间,包括从你的DNA到细胞、到人,到一个国家,到一个宗教,他们有很多雷同的东西:一样有求生欲,要活下去;一样要做新陈代谢;一样可能产生肥胖,一样会产生衰老。

衰老是很有意思的,人会老,但讲公司的时候,我们讲基业长青,这挺胡扯的。

公司作为一个生命体,它也会衰老、会繁殖、会进化。所以,在我内心当中,我试图在不同层次的生命力里,去寻求特点的共同之处。

一个公司其实也像生命一样,也要活下去。我们经常讲做公司,活下去是第一位的。

前段时间跟一些公司在聊,他们说,刚开始,我们特别有理想,到后来越做越差,开始从站着挣钱变成跪着挣钱,到最后活下去就行,甚至开始做一些超越底线的事情。

这是为什么,为了活下去。

甚至一个公司没有市场,得不到收入了,怎么办呢?它就开始转型,从外界去获得能力,为了活下去。

公司也有新陈代谢,员工离职以后它就会招新的人,跟我们的细胞新陈代谢类似。

但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公司很笨,它不懂得生孩子,从头到尾一直在自己做,一直把自己做到死。

因此,从有公司这个概念开始到现在,已经400年了,它其实还没有学会像一个好的生命一样生存下去,即便是想做基业长青的公司,也没有做到。

所以,后来我就开始在想,向生命学习怎么做公司?比如,公司如何基业长青?公司如何更有活力?

我们再看搜狗为什么那么多年没死掉。

之前做搜索做不了,我们怎么办?我们跑去做输入法。做输入法还活得不好,就做浏览器。

当你有强烈意愿的时候,你会改变你自己本身内部的基因,实现这种活力和创新。

但创新的源头不是创新本身,是为了活着,这是我跟很多人在理念上不同的地方。

大家在理解创新的时候,源头是让你自己存在得更好,这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事情。

搜狗活下来了,这里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。

1.适度竞争

搜狗是在适度地参与竞争,我的理念不是疯狂去竞争。

我认为,如果你太激烈地参与竞争,为了竞争你去修改自己的组织结构,调整你的激励制度,调整你的团队,这个公司会更快衰老。

因为每一个调整都有它的破坏性在后面,你给他加薪,这个人从年薪10万块加到年薪100万之后,他的心态会发生变化的,他可能会跟不上。

人是能够回报给他更多的钱,给他更多的管理贷款,给他更多的地盘,这是一个单向的过程,所有这种过程对于个人而言是成长,但对公司而言,很有可能面临的是加速衰老。

我们做人也是,不能每天都是拼命三郎,而是要做到适当休息,否则,你也会老得更快。

一个公司也是这样的,但今天我们做公司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要跑得越快越好。我们回头再看这里面的风险,虽然要参与竞争,但是在参与竞争的同时,能让自己慢下来。

我们跑得慢一点,但活得长一点,从搜狗的经历来看,这个结论是成立的。

2.避免肥胖

第二件事情就是刚才提到的,要避免肥胖,就是要控制人头。

在今天,瘦不是问题,胖是问题。

公司不赚钱的时候,一块钱分成两半花,能不招人就不招人,使每个人尽可能发挥他的能动性。

但是公司现在开始有钱了,或者说融资融多了,就开始疯狂扩张,疯狂招人。这时的公司是胖,不是壮。

因为大家是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资源、获得更大的地盘、管理更多的人,做更多的事,当然也愿意给公司做更多的贡献,这是人性决定的。

有了这种贡献之后,就会找公司申请更多的资源,更多的人,那最终有效率吗?这个时候很容易变成用钱去解决问题,效率是降低的。

所以,肥胖这件事情不仅对个人有害,而且对于公司来说,如果组织很臃肿,那最后不一定能干得动活,这跟人体是一回事儿。

我的公司大概在2010年之后开始盈利做得非常好,当时从底层开始收集要扩招的人头,我都问我下面的几个高管招多少人?

高管问中层,中层问基层的干部,开始盘点,连续3年每一年报上来的数字都是70%。

什么意思呢?就是我把下面的数字拼起来,整个公司要增加70%的人,才能满足下面大家的这样一种要求。

我第一年是这么干的,第二年还是70%,到后面这是什么问题吗?就是长胖。

所以在这里面避免肥胖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的问题。

3.开放性

同时,要维持开放性,就是要吸纳新思想、新人才。

公司要有活力,必须向行业里面去不断学习,不断有优秀的人进入,如果跟行业不交流了,失去了思想和人的连接,你就会慢慢衰退掉。

就像我们看到普利戈金的耗散理论提到,有机体能够进行自组织,就是不断地跟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。

所以,你要鼓励大家向外看,不断把新思想、新人才引进来。

其实我们刚才举的这几个点,就是想说,公司要想生存下去、活得更好,和一个生命体非常类似。

你检测公司,就是像检测人体一样,如果你想改就要改变,就从源头上改那一点点基因,结果就随之而变。

这件事情跟西方的学科不太一样,西方学科这里面更多是还原论,是数理统计。

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存在中间有一个人、两个人懒惰,你会觉得是个大事吗?你觉得没事。

如果统计显现有5%的人懒惰了,你才会注意到这件事,这才是一个可以被观测的指标。

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,因为一旦进入公司,每个人就像是一个细胞,他的变化不会变成一个孤立事件,而是整体的因果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。

所以在我心中,对这种个例非常敏感,不要等到一个事情普遍发生之后,你才发现,这叫春江水暖鸭先知,一叶之秋。

4.老三论与新三论

所以在这方面,跟之前的治理思想有很大的变化,我们称为老三论、新三论。

但凡研究复杂性科学的人,都会倒背如流这几个词,信息论、控制论,还有之前的系统论,讲一个非生命现象或者无机体之间的基础运作规律。

但到了复杂性科学之后,就开始强调新三论。

耗散结构的提出者是化学家普里戈金,他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,一个混沌的物体中间会产生自组织性,产生有序性。

协同学的提出者是位物理学家,他在物理现象中间发现了这种相似性。

超循环的提出者是位生物学家,超循环是指一个大的复杂性的结构中间,有一些小的结构存在,去共同通过竞争和协作构建大的结构,而不是这里面都是无序的机械世界。

大世界背后不是走的左边的系统论、控制论、信息论,更多的是小结构搭建。

这中间有一个解释,我们看待一个生命现象,是把它分成两个维度来看,一个是外部存在,一个是内部存在。

但是在研究生命体的时候,我们发现这些理论体系,是为了让我们从一个侧面去理解,一个生命体怎么能够更有活力、有竞争力。

但看多了之后,我们还是发现,不要迷信西方的这些科学,还远远不够。

所以大体上他们只能解释一件事儿:无序当中怎么产生有序。

事实上,我们今天的现象是远远复杂于刚才讲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,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从一个叫做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,或者从简单到复杂再简单的过程。

就像我们看的那样,DNA是一种生命,是一种确定性很高的有序,但是,DNA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蛋白质,做了很多无序的事情,最后变成一个人,变得很有序,人到了国家也很有序。

整个多层次的理解,在今天西方主流的复杂性科学里面还远远没有涉及到。

分形做了一点点尝试,我觉得分形能解释的事儿,还不如我们中国的阴阳和五方四相解释。

我真的看了看《周易》的东西,对于不同时空里面的相关性反而能得到更高的解答。

我们知道有人说《周易》不科学,其实很多时候,是现在科学还没有能够完成系统性建模。

《周易》不是科学体系,但它对世界的描述里面,在这种复杂性的事物里面,比我们已知科学会更加准确和有效,它能部分解释过去,然后预测未来。

用这种理论去看,如何向生命学习保持活力,会看到更多事情可以做。

比如我们刚才讲的适度竞争、保持开放、控制人头,包括在里面怎么去流程化、汇报关系等等,包括孵化子公司,这都是很重要的做法。

至于搜狗为什么活了下来,行业里面有句话:狐狸生了条狗。

从一个媒体公司怎么解决这个局面,在我跟张朝阳互相妥协、互相包容中间,让搜狗变成了完整的一个公司,完成了搜狐自己的迭代进化,这也是双方的基因很强大的表现。

因此,在这里面我可以不要妄自菲薄,东西方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。

西方我们提到还原论,它有数学的传统,但确实在整体观上是不够的,即便看到他们新三论的发明或发现,也不能够去解答复杂性现象背后生命多层次之间的关系。

东方的话,我们有人体观,但缺乏数学的传统。

所以,今天我觉得,一方面,理解生命是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,同时对于我们理解公司、理解国家、理解自己跟社会的相处,也有很大益处。

所以今天来讲,我给大家讲的主要是向生命学习做公司,讲了对生命基本的这样一个定义,它的这种世界观,它背后的嵌套,还有它在公司里面的一些应用。

这也是搜狗这么多年在各种创新背后的最底层的思考方法。谢谢!

本文(含图片)为合作媒体授权悉地网转载,不代表悉地网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editor@cyzone.cn。


Copyright © 悉地网 2018-2024.All right reserved.Powered by XIDICMS 备案号:苏ICP备18070416号-1